前列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?男性50岁后要警惕这些信号
老张今年58岁,近半年总感觉小便不畅,夜里要起三四次。他以为只是普通的前列腺增生,直到体检时PSA指标异常才被确诊为早期前列腺癌。像老张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,我国每年新增前列腺癌病例超10万,且60%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男性专属的"隐形"。
为什么前列腺癌容易被忽视?
前列腺深藏在盆腔底部,早期通常不会带来明显不适。很多患者把尿频、尿急当作自然衰老现象,等出现骨痛、血尿等症状时,癌细胞可能已经转移。临床数据显示,约70%的患者就诊是因为下尿路症状,这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展。
尤其要注意的是,前列腺癌有明显的"年龄标签":50岁以下发病率不足0.1%,而70岁以上人病率骤增15%。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病,发病风险会比常人高2-3倍。
这些症状可能是身体在
虽然早期症状隐蔽,但身体还是会发出一些警告信号: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感、尿流变细或中断;夜间频繁起夜(超过2次);突然出现勃起功能障碍;骨盆区域持续隐痛。这些症状如果持续2周以上,建议尽快做两项检查——直肠指诊和PSA检测。
需要注意的是,PSA值升高≠确诊。前列腺炎、良性增生都可能引起指标异常。临床上遇到不少患者看到化验单就恐慌,其实是否需要活检还要结合游离PSA比值、PSA密度等指标综合判断。
确诊后有哪些治疗方案?
对于局限型前列腺癌,目前主要有三种治疗方式:性手术适合70岁以下、预期寿命超过10年的患者;放射治疗分体外放疗和粒子植入两种;对于低危患者,主动监测可能是更合理的选择。
而对于晚期患者,治疗方案就复杂得多。内分泌治疗是基石,但18-24个月后多数会出现耐药。这时需要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新型内分泌药物或化疗。近年来,治疗和免疫治疗也给部分患者带来新希望。
日常预防记住这5点
虽然年龄和遗传因素无法改变,但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能降低发病风险:1)少吃红肉和动物脂肪,每周吃2-3次番茄(含番茄红素);2)保持规律运动,避免久坐;3)控制体重,腰围不超过90cm;4)50岁后每年做PSA筛查;5)戒烟限酒,长期吸烟者患病风险增加40%。
后要提醒的是,前列腺癌属于预后较好的恶性。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5%,即使发生骨转移,通过规范治疗也能获得长期生存。关键是要打破"难言之隐"的桎梏,出现症状及时就医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