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内科疾病有哪些常见类型?一文带你了解症状与防治方法
说起内科疾病,很多人可能觉得离自己很远,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。从感冒发烧到高血压糖尿病,都属于内科范畴。今天我们就来那些生活中常见的内科疾病,帮你快速识别症状,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。
呼吸系统疾病:不只是简单的咳嗽
近天气转凉,呼吸系统疾病又开始高发了。常见的要数急性,刚开始可能只是喉咙痒、干咳,慢慢会发展成带痰的咳嗽。这里要提醒大家,如果咳嗽超过两周不见好,或者出现黄色脓痰,一定要去医院拍个胸片。
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在中老年吸烟人群中很常见。典型的症状就是后气短,初期可能只是爬楼梯费劲,后期连穿衣服都会喘。建议4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朋友,每年做个肺功能检查。
消化系统问题:别把胃痛不当回事
现在生活节奏快,很多年轻人都有胃病。胃炎发作时上腹部会有隐痛或灼烧感,有些人还会反酸、打嗝。如果疼痛规律性地出现在饭前或饭后,那就要警惕胃溃疡了。
脂肪肝也是现代人常见的问题。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别慌,先改善生活方式:戒酒、控制体重、少吃油腻。坚持三个月后复查,很多人的指标都能正常。
内分泌代谢疾病:沉默的健康
糖尿病前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很多人在体检时才发现血糖偏高。如果经常感到口渴、夜尿增多,或者伤口愈合变慢,建议测个空腹血糖。确诊后也不用过度担心,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,大多数人都能把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。
甲状腺疾病在女性别常见。甲亢会让人心慌、手抖、怕热,甲减则表现为乏力、怕冷、体重增加。简单的甲状腺功能检查就能确诊,药物治疗通常。

心血管疾病:这些征兆要当心
高血压被称为"无声的",很多人直到出现头晕头痛才被发现。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月测一次血压,家里备个电子血压计很方便。如果经常超过140,就要去医院做详细检查了。
冠心病典型的症状是时胸痛,休息后缓解。但有些不典型表现也要注意,比如牙痛、肩膀痛、胃痛。特别是糖尿病患者,由于神经敏感性降低,更容易忽视这些信号。
肾脏疾病:容易被忽略的器官
慢性肾病早期可能只是夜尿增多、泡沫尿,很多人以为是小问题。其实通过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就能发现异常。特别提醒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,每年少要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。
肾结石发作时会有剧烈的腰痛,还会伴随恶心呕吐。预防的关键是多喝水,每天保持2000ml以上的饮水量。有结石病史的人要少吃菠菜、豆腐等高草酸食物。
就医检查要做哪些准备?
去看内科前,好把症状出现的时间、诱因、变化过程都记录下来。近期做过的检查报告也要带上,避免重复检查。如果正在服用某些药物,记得把药盒拍个照片给医生看。
检查方面,血常规能看出感染和贫血,尿常规反映肾脏情况,生化检查可以评估肝功能、血糖等重要指标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心电图、B超等进一步检查。

日常预防记住这几点
预防内科疾病其实很简单:充足睡眠、均衡饮食、适度运动。吸烟的朋友好戒烟,喝酒也要控制量。40岁以上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,早发现早治疗。
特别提醒大家,不要自行购买药物治疗。有些药物会掩盖症状,延误病情。网上查资料可以,但终还是要听医生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