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颈癌筛查:每个女性都该知道的健康必修课
张女士今年38岁,前段时间单位组织体检时,医生建议她做宫颈癌筛查。她一开始有些犹豫:"我平时身体挺好的,也没什么不舒服,有必要做这个检查吗?"在医生的耐心解释下,她终还是做了检查。结果出来后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——早期宫颈病变。幸好发现及时,经过简单治疗就完全了。
为什么宫颈癌筛查如此重要?
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之一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从宫颈病变发展到,通常需要5-10年时间。这意味着我们完全有机会通过定期筛查,在癌变前就发现问题。
数据显示,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女性,罹患宫颈癌的风险能降低70%以上。筛查不仅能发现早期,更重要的是能检测出癌前病变,这时治疗简单、也好,可以避免发展到阶段。
宫颈癌筛查的黄金法则
1. 开始筛查时间: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从21岁开始筛查
2. 筛查频率:21-29岁每3年做一次TCT检查;30-65岁每5年做TCT+HPV联合检查,或每3年单独做TCT检查
3. 停止筛查时间:65岁以上女性,如果过去10年筛查结果都正常,可以停止筛查
特别提醒:有宫颈癌家族史、免疫功能低下等高风险人群,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查,具体请医生。
宫颈癌筛查的三大常见疑问
疑问一:没有症状也需要筛查吗?
是的。早期宫颈病变通常没有任何症状,等到出现异常出血等症状时,可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。筛查就是为了发现这些无症状的早期病变。
疑问二:已经打过HPV疫苗还需要筛查吗?
需要。HPV疫苗虽然能预防70%-90%的宫颈癌,但并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的HPV感染。接种疫苗后仍需按照常规进行筛查。
疑问三:检查会很痛吗?
绝大多数女性只会感到轻微不适。检查过程很快,通常几分钟就能完成。放松心情、配合医生可以大限度减少不适感。
如何选择合适的筛查方式?
目前常见的筛查方法有:
1. TCT检查(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):采集宫颈细胞进行检查
2. HPV检测:检测有无高危型HPV感染
3. 联合检测(TCT+HPV):30岁以上女性建议
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人群。建议医生,根据年龄、既往检查结果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筛查方案。
筛查前后注意事项
检查前:
- 避开期
- 检查前24-48小时避免性生活
- 不要使用药物或冲洗
检查后:
- 可能会有轻微出血,通常1-2天会自行消失
- 如果出血量多或持续时间长,要及时就医
- 按时领取检查报告,并找医生解读
当筛查结果异常时怎么办?
得知筛查结果异常时,很多女性会感到害怕和焦虑。但请记住:筛查发现异常并不意味着确诊。
大多数异常结果是癌前病变,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。医生可能会建议做镜检查,必要时取活检。根据终诊断结果,治疗方案也大不相同,可能是定期随访、药物或简单手术等。
重要的是保持冷静,配合医生做好后续检查和治疗。现代医学对宫颈病变的诊疗手段已经很成熟,早期发现通常都能获得的治疗。
关爱自己,从定期筛查开始
宫颈癌筛查是女性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就像我们定期保养爱车一样,身体也需要定期"检修"。花一点时间做筛查,换来的可能是长久的健康。
建议女性朋友们把宫颈癌筛查纳入年度健康计划,给自己一个安心的。毕竟,健康才是我们珍贵的财富。
如果你已经超过21岁且有性生活,但还没做过宫颈癌筛查,现在就预约起来吧。这个简单的决定,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