疱疹症状与治疗指南:医生详解常见问题
提起疱疹,很多人反应是皮肤上突然冒出的小水泡,但事实上这种病毒性皮肤问题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。作为皮肤科门诊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,疱疹分为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两大类型,每种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应对方法。
一、疱疹的两种主要类型
单纯疱疹病毒(HSV)分为HSV-1和HSV-2两种亚型。前者多引起口唇周围疱疹,就是我们常说的"上火泡泡";后者则主要引发生殖器部位感染。这两种病毒一旦感染就会终身潜伏在人体神经节中,当免疫力下降时就会伺机复发。
带状疱疹则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(VZV)引起,民间俗称"蛇缠腰"。这种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,后病毒潜伏在神经节,多年后可能重新引发带状疱疹。50岁以上人病率明显升高,神经痛是其突出的症状。
二、典型症状识别
单纯疱疹初期会出现皮肤刺痛、灼热感,随后出现群集性小水泡,破溃后形成糜烂面,后结痂愈合。常见于口周、鼻翼等部位,病程约7-10天。
带状疱疹早期可能出现乏力、低烧等前驱症状,随后在身体单侧出现带状分布的疼痛性皮疹,水泡沿着神经走向排列是其显著特征。疼痛程度因人而异,有的患者仅轻微不适,有的则痛不欲生。
三、科学治疗方法
对于单纯疱疹,早期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能有效缩短病程。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很重要,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。频繁复发(每年超过6次)的患者可考虑长期抑制治疗。
带状疱疹治疗强调"黄金72小时"原则,发病3天内开始抗病毒治疗佳。针对神经痛可能需要加用止痛药物,病例需配合物理治疗。60岁以上患者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进行预防。
四、日常防护要点
避免与疱疹患者的皮损直接接触,不共用毛巾、餐具等个人物品。保持规律作息,合理饮食,适度运动,这些都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。特别提醒:疱疹发作期应避免亲吻婴幼儿,以免造成感染。
值得注意的是,民间流传的"用针挑破水泡"、"涂抹牙膏"等方法不仅无益,还可能加重病情。皮肤出现可疑症状时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由医生判断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。
五、常见误区澄清
很多人误以为疱疹是"上火"引起的,其实这是病毒感染,与中医概念中的"火气"无关。另一个常见误区是认为疱疹感染一次就终身免疫,实际上单纯疱疹会反复发作,而水痘患者日后仍有可能患上带状疱疹。
随着医疗技术进步,疱疹已非不治之症,但及时规范的诊疗依然关键。了解基本知识,做好日常防护,就能有效应对这种常见皮肤问题,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


